点亮创新火花,角逐创效巅峰

2024-12-19 10:10:46

—— 2024禾丰股份“降本增效”创新创效大赛决赛选手访谈


在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中,一年一度的禾丰股份创新创效大赛再次如约而至。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许多富有创意与探索精神的项目在禾丰创新的沃野破土而出,它们不仅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禾丰大地上播撒下了无数梦想的种子。

今年的禾丰股份创新创效大赛,更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参赛项目的数量达到了历届之最,初步统计已逼近百项大关。这一数字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禾丰人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与无限热爱,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共同投入到这场智慧与灵感的盛宴中,携手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蓝图。

经过激烈的预答辩角逐,5个组别中的佼佼者已经脱颖而出,30个创新项目成功晋级决赛。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饲料营养技术、养殖技术、生产&设备及管理优化、市场拓展等多个领域,更在实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风采。它们不仅是禾丰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企业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此,小禾采访了部分决赛参赛选手,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创新项目的背后故事,感受那份对创新的执着与热爱,共同见证禾丰股份在创新道路上的每一步坚实步伐。


2024年禾丰股份创新创效大赛是您参加过的第几次大赛?可以分享一下你从报名到进入决赛,有哪些感想感受吗?


王大千:

第一次参赛。各公司都有很多新颖的创新项目,创新点都很独特,让我感觉到竞争压力很大。


聂炼:

是参加过的第三次大赛。几年创新大赛过来,感觉赛事越来越正规完善,参赛的队伍也越来越多,感受到集团对于创新的重视,以及全体禾丰人对于创新的激情。


谢振光:

是我参加过的第三届大赛,有以下几点感受:


1.感受到了禾丰人勇于创新的精神,气氛非常浓烈,大家的项目都很好,都是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并且能在工作中降本增效,很务实。

2.非常感谢集团搭建创新创效大赛的平台,能让我的创新项目被更多人知道和使用,也能在答辩中学习到其他人的创新创效项目应用于我的工作。

3.评委们很专业,能在我和同事们的报告中给予指点和帮助。


王丹:

我是第二次参加创新大赛。

很荣幸这次进入了决赛,在答辩现场感受到其他项目的充分准备,以及平时工作的付出与用心思考。

第一次参赛后,2024年初我便仔细梳理我们的工作,选定了两个项目,针对每个项目拟定思路整理成文件形式,与两家公司的技术经理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沟通,做好日常工作安排。


蒋广志: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创新创效大赛。在报名时充满期待,决心在比赛中证明团队成果,这也是我的参赛动力;在得知进入决赛时,为努力得到认可而激动自豪,我也深知决赛竞争会更加激烈,对手也更加强劲,决赛的要求和标准也会更高,需要进一步认真准备,互学互比,迎接挑战!


张井涛:

第一次参赛,我认为创新大赛还是比较务实的,能从基层收集归纳各区成熟增效的方案,然后共享、复制。


王笛:

第一次参赛,能够将本部门的创新在创新大赛上展示,我们感觉很有成就感,也是对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认可,会激励大家持续以创新思维开展工作。


彭瑞智:

第二次参赛。刚报名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的,毕竟今年的参赛队伍挺多,竞争激烈,但是答辩完后,心里就有底了,而且这是我们团队和区域努力的成果,今年大家都在这上面发力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以我觉得我们也是实至名归。


孙磊:

第一次参加该大赛,报名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期望,就是把平时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了工作中,进入决赛是非常惊喜的。


孙扬永:

1.第二次参加创新大赛,从报名到进入决赛,感觉到责任感与使命感,我的表现不仅关乎个人荣誉,还担负着团队的期望。

2.反思过去后备母猪利用方面的得失,到现在后备母猪培养体系的逐渐成熟。


李涛:

第二次参赛。首先感谢集团创造平台,让更多的创新项目被看到、推广;其次内心无比激动,可以把山东区的损耗管理项目推广,为集团做贡献;最后充满期待,很有信心进入集团前三甲!


您认为创新对团队或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王大千:

配合度更高,部门之间互锁更好。


栾宏刚:

创新,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聂炼:

第一,通过不断更新研发换代,我们在育肥羊上做到了行业引领,竞争对手不断模仿跟随;第二,提高了部门成员的自信心,在市场上更加游刃有余;第三,提升销量,羊料产品不断拔高销量,在行业低迷的背景下仍然做到逆势增长。


王丹:

项目是指导日常工作的一把尺子,达到了真正的降本增效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员工的工作动力与积极性。


蒋广志:

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有效地提高生产成绩,降低生产成本;二是优秀的成绩促进了业务的良性循环,提升了区域竞争力,促进了业务增长;三是增强服务部与养户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柳维刚:

提高学习氛围,部分问题和工作能挖掘得更深入细致。


张井涛:

创新激发了团队前进的动力,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增效的技能,通过抄作业来快速提效降本。


彭瑞智:

我觉得创新从饲料企业来说多种多样,品控的创新、生产的创新、配方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等等,不同的创新能带来不同的积极作用,配方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可以增强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控和生产的创新往往能降本增效。


在日常工作中,您是如何将创新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的?


王大千:

在工作中挖掘瓶颈,用创新精神来解决瓶颈困难点,降本增效。


栾宏刚:

1.制定创新奖励机制、管理办法,鼓励大家提创新方案。

2.定期评比,落实应用,给予奖励。


徐作鹏:

只有深入一线,了解一线存在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才能想到解决方案。否则即便是深入一线,也很难发现问题,也想不到解决方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深入一线也不能有创新灵感,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是长期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的爆发,不是短时间就能获得的。


聂炼:

多看,多想,多琢磨,创新可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谢振光:

1.深入一线,结合生产,找到痛点和要解决的难题;

2.对标学习,向行业先进学习,向兄弟公司学习,跨行业寻找答案;

3.多思考,将先进理念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4.做实验,先实验,有效果再普及;

5.追踪结果,不断改善,对设备的使用追踪结果,持续改善。


孙磊:

多思考公司的需求,根据需求开展工作。


朱宏雨:

在生产工作中要不怕困难,不怕产生问题,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


蒋广志:

1.保持好奇心,对工作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和新技术保持好奇,积极探索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改进空间;

2.优化工作方法,关注行业内外的优秀实践案例,将其中的有益元素引入到自身工作中,并与现有的方法、流程进行融合和优化,创造出更高效、更有价值的工作方式;

3.鼓励团队协作与交流,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新奇的想法和观点,允许失败和试错。同时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有价值的创新想法和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柳维刚:

时刻以降本增效提高利润为核心目标,多思考多想办法,创新自然就常在;多分析兄弟公司的成熟案例,结合实际情况尝试应用。


张井涛:

认真摸索和落实每项工作,对每项工作都能及时反思、纠偏。找出不同方案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改进、总结来提升操作方法。


王笛:

1.针对工作中的瓶颈或者难点进行分析,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法。

2.成立创新小组,专项攻关。

3.公司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集思广益。


孙扬永:

在日常工作中鼓励创新,猪场当中小的创新可以优化操作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小的创新行为给予即时奖励,鼓励创新。


李涛:

1.秉承诚信、责任、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创新、高效、自律的经营文化指引;

2.山东区总成本领先的策略,对成本穿透的要求;

3.行业内各公司现场管理的差异,对标分析,差距改进,倒逼创新;

4.宣导创新,鼓励创新,评比机制,激活团队;

5.创新案例的经验分享,鼓励和引导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走向台前。


您认为公司或团队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您的创新之路走得更远?


王大千:

多参加外部学习,不仅限于自己行业的学习交流。


栾宏刚:

1.公司及领导均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2.通过建立制度,旨在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包容探索的文化氛围;

3.创新不必追求过于宏大或高端的形式,任何能够实际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成本节约与效益增长的想法,都值得被积极鼓励与支持。


徐作鹏:

建议集团计划逐步增强对研发领域的投资力度。我们深知,研发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成果往往不会立竿见影,因此,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失败,避免对研发过程中的挫折进行不必要的干涉。很多时候,正是通过多次尝试与失败,我们才能积累宝贵的经验,最终迎来成功的曙光。众多成功的案例,正是在失败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

在推进研发工作时,我们应立足现实,紧密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为此,集团拟采取分层级的研发策略:一级研发致力于探索并预见未来3至5年的技术需求,二级研发则专注于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而三级研发则快速响应那些紧迫且直接的需求。这样的布局旨在避免临时应急、治标不治本的局面,确保我们能够在亚搏app官方下载_亚搏app官方下载下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缩小与前沿技术的差距,始终保持竞争力。


聂炼:

第一,希望公司提供机会建立肉羊试验基地,进行大规模肉羊研发验证;第二,团队成员共同创新,思维碰撞,几年来大量的试验被设计和验证,积累数据颇丰;第三,销售团队认可产品,并大力在市场上推广,让产品落地生根。


王丹:

做年度计划与量化指标,对年度计划达成的重点工作内容与相关人员绩效考核关联,与激励政策挂钩。以此提高工作计划的有效性,提高落地效果,增加员工的积极性。


蒋广志:

鼓励项目管理方式,集团公司给予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为创新项目设定清晰、明确、可衡量的目标和预期成果,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确保创新活动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避免创新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在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或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如奖金、奖品等,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柳维刚:

多进行头脑风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能成立一个创新小组,分公司可以经常提交一些想法思路,由创新小组帮忙评估分析和提供一定的帮助,创新工作可能会事半功倍。


王笛:

1.对有效的创新加大奖励额度,并有制度支持。

2.组织外部交流和参加相关展会,汲取外部知识。


彭瑞智:

支持和配合。新推出的事物或者方法需要时间去验证和接受,所以也需要团队的支持和配合,尤其是新产品的推出,需要业务的支持以及效果的及时收集与反馈,现在有些互联网购物平台为什么能成功,就是他们推出了小单快返的模式,先小范围推出,及时跟踪反馈,快速优化更新再投入使用,最后产品的竞争力和客户反馈都很好,这就需要他们多个部门从设计到生产到客服的全面密切配合。


李涛:

1.生产设备的专业培训;

2.创新创效奖励机制完善;

3.创新文化氛围的打造;

4.创新标杆的复制。


预测一下,您是否能在决赛中获得前三甲?参加完本次大赛后,您对未来的创新工作有什么新的计划或展望?


栾宏刚:

1.我能进前三甲。

2.我所负责的项目还有很多点能深挖,做细致,带来更多的效益。要持续的改善工作方法。


徐作鹏:

我们从不预测,但内心是希望获得最高奖项的,得与不得我们不太在意。我们时刻在完成着研发计划,希望集团支持我们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以完成更多研发计划。


聂炼:

会获得前三甲,如果没获得原因可能是讲述的效果不好,而不是项目价值达不到。继续升级产品,在一些细节控制点上努力,通过添加剂调控达到更加完善的效果。


孙磊:

不一定,但是感谢公司肯定了我的创新成果,后续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为华东区的猪群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朱宏雨:

能,明年的创新工作已经有了项目,目前在筹备与论证阶段。


王丹:

我认为我们的项目可以获得前三甲,我们年初就做了工作部署与安排,实际工作应用达到了真正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此项目在印尼当地具有领先性与创新性,引领印尼国家畜牧行业发展。

新的一年,我们会像2024年初一样,梳理工作立项,我也相信海外的技术经理已经和我一样对此项安排已经产生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工作的动力与积极性,会达到更好的团队作战效果。


蒋广志:

我认为我们创新项目可以在决赛中获得前三甲。

对于未来创新工作,在创新方式上我计划多尝试跨领域借鉴,积极探寻其他行业可利用技术,通过跨领域借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激发更多的创新灵感,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市场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在具体的创新领域上计划在水料饲喂方面构建一套更加经济高效的方式。


柳维刚:

重在参与,国际部的项目对于国内兄弟公司来说可能推广性不是很好,但是对我们自己来说效果明显。成本和优势都是一点一滴挖掘出来的,多想多思考多寻找新原料,多关注咨询最新工艺设备动向,一切工作的目的永远都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本增效提高利润。


彭瑞智:

我有信心能进前三。我觉得今年中大猪料的成功推广对以后类似的产品活动有更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现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更需要技术和销售的密切配合来顺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保持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李涛:

能。首先把自己创新项目做复制推广,继续精进;其次继续推动设备创新生产管理,以技工学院为载体,提升生产核心岗位的匹配度;最后持续打造创新文化,完善区域内评选机制,激发创新,力争山东区每年至少一个创新创效项目进入决赛。


标签

本文网址:/news/3262.html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沈阳总部

ADD: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TEL:024-88082666

二维码

未标题-2.png

 

ewm2.png

343434.jpg

禾丰股份视频号官方微信号招聘公众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