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读书日里谈读书

2015-05-20 14:08:09

【编者按】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倡导全民阅读的内容。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读书日里谈读书

这张照片记录了1940年10月22日,三个英国绅士在伦敦被德军轰炸后的荷兰屋图书馆废墟里安静地读书的场景。他们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周围是被炸弹炸毁的房屋废墟,屋顶已成碎片,房梁被烧焦,扶梯和桌椅散落一地,而三个读书人却对周遭的混乱全然不理。这张照片,诠释了莎士比亚的那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善于阅读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善于在竞争中不断学习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善于学习和取长补短的人,更容易在职场和生活中有出色的表现。作为学习提升和了解人生的重要方式,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许会有人说工作太忙,生活节奏太快,难以腾出专门的时间阅读;也会有人觉得这个世界的书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去选哪本;还有人说,为什么我看过的书总是记不住,是我的记性不好还是我的阅读方法不对;当然更有人说,都什么时代了,网络那么发达,朋友圈的东西就够读了……今天,我们特别邀请热爱阅读并受益于阅读的几位禾丰人,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读书生活。他们是:


集团董事长金卫东先生

集团常务副总裁、关内区总裁高全利先生

集团首席财务官张文良先生

集团副总裁、产业化板块总裁邱嘉辉先生

集团副总裁邸国先生

董事长助理、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赵文馨女士

集团首席信息官钟民先生

西北区总监金宏宇女士

 

阅读对您意味着什么?

金卫东:读书对我而言是自我提高的必须方式,也是自我享受的最 佳方式。

高全利:阅读对我来说意味着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有时我会像一个小学生一样饥渴地吸吮其中的营养;有时我会像大学生一样与其探讨,有时我也像一个硕士一样希望知其所以然,而有时我更像博士一样求其道!不同的书对我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作用:专业书意味着增长知识和见识,工具书意味着增加技能与方法,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类的书意味着开拓视野、改变思维方式,营销与经营管理类的书意味着开启心智模式或者完善做事的系统方法,文史类的书则意味着历练内心丰富生活。

张文良: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是我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通过阅读了解世界,了解历史,了解科学,辨别真伪,明辨是非,提高品位,陶冶情操。

邱嘉辉:阅读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邸国:阅读对我而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远离尘嚣的宁静,是汲取营养的欲望,是探寻迷宫的冲动,是破解无知的猜想。但也只能取其一二,难得周全。阅读能让自己心归坦然,忘却纷扰,尤其是倦怠和纠结的时候。

赵文馨:阅读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数月无肉,不可一日无阅读。

钟民:阅读对我来说是与作者分享人生智慧。

金宏宇:对我来说阅读是一种补给,几日不阅读会感觉不安全;阅读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即使该做的家务一堆,但也还是会优先安排读点儿什么;阅读是一种伴随,等人时候、时间缝隙用来阅读更容易记住一句半句;阅读也像爱干净的人对环境的一种打扫,让自己保持光彩、保持思考习惯、保持好奇心。

 

您一般会在什么时间安排阅读?

金卫东:快乐时,烦恼时,有需求时,无目的时,忙里偷闲时,百无聊赖时。

高全利:我一般会在旅行中或者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读书,这样会让我深入其中融会贯通。

张文良:我一般在假日、没有应酬的晚上、高铁上或者机场进行阅读。

邱嘉辉:我会随时随地阅读。

邸国:火车上,深夜时,都是我的阅读时间。火车上为的是打发时间,夜深时则源自于试图催眠。前者容易,后者很难。

赵文馨:阅读印刷书籍我一般是在出差的路途中,比如火车或飞机上,还有睡前半小时。有声阅读则在开车时、做家务时、运动时为多。

钟民:我喜欢睡前读书。

金宏宇:一般我会在包里放一本书,随时可以填补空白时间,这样的时间一般是在机场接人等待的时候、约人不到等待的时候、出差的动车和飞机上,这些时间对于管理者来说越来越多。而读书可以让自己享受等待、享受旅程。

 

凡爱阅读之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能说说您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吗?

金卫东:集中精力迅速阅读,思考回顾,再阅读,与他人分享感受。

高全利:我阅读的时候有两个习惯,一个是标注重点语句和段落,反复琢磨和品味,尽量多地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二是喜欢联想,由此及彼、理论联系实际,用书中的方法尝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会豁然开朗,也许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事半功倍。

张文良:过去我主要是阅读书、杂志,现在会在网上阅读更多一些,我的阅读还包括一些影视专题片、纪录片。

邱嘉辉:我喜欢狼吞虎咽地阅读。
邸国:我一般是进行选择性阅读和快速阅读。

赵文馨:我喜欢同时阅读几本不同类别的书,先看前言,再快速浏览前部、中部尤其看看结尾。统览后,再仔细咀嚼品味。

钟民:有些书要精读,有些书要快速阅读,有些书不如不读。不过能让我精读的书实在太少。

金宏宇:我喜欢边读边划。近几年,对于重要的书我会边读边在软皮本上做笔记,不重要的书则记在单页的纸或卡片上,类似“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这样有趣的话更是一定抄写在纸上。这些记录的内容随便丢在床头、桌面或口袋里,随处可见,经常看到。因为当时再感兴趣的东西过几天也可能会忘记,但是经常看看会增加印象,进而记住,这样的习惯让我经常被夸赞记性好。

 

什么书是您最喜欢的?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最难忘的读书经历?

金卫东:所有的书都带给我幸福快乐,最近印象深刻的是斯皮瓦格尔的《西方文明史》。

高全利:我读书比较杂,经常是到飞机场选购新书,经营管理和文学类的书目前占的比重大一些,对于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书也是必读的,再就是《读者文摘》、《小说月报》之类的。我读书经常是读着读着就睡着了,醒来接着读。在别人看来书仿佛是催眠曲,我知道凡是催眠效果好的书要么太晦涩,自己的能量不足以简单地理解,需要细细咀嚼。要么就是太空洞乏味,那样记住多少都无所谓了。越是好书我读得越慢,那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深入的交流,快了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妙趣。

张文良:我喜欢历史、军事史、经济类书籍。在1973年—1976年,我阅读了当时约百部小说。阅读小说既能开拓视野,又能像弹拉乐器一样提高智商。有些小说的情景现在还记忆犹新,仿佛就在眼前。

邱嘉辉:文、史、哲我都喜欢,有废寝忘食、物我两忘的读书经历。

赵文馨:总体上我喜欢看小说和散文,哲学、历史等是三十岁以后才逐渐接受的,专业书籍则是工作需要,最近又喜欢上了读菜谱。小时候愿意读书,但书太少,直至小学二年级因表现优异被破格允许在家乡图书馆办了一个图书证,每次可以借三本书,一周还一次。那应是我到目前为止最为满足和幸福的欢欣雀跃了。图书馆的老师都认识我,因为我总是哀求他们允许我提早还书。最难忘的是排了两个月,终于借到了《源氏物语》,难以读懂,但不忍释卷,躺在被窝里看,课堂上也看,最终被老师没收,不得不写检查承认错误,并被老师在课堂上公开教诲,不要读禁书,不要看“黄”书,几天下来全校闻名,因读色情书而广受瞩目。

钟民:我喜欢文学类的书。高中时酷爱书,买了不少书,那时书也便宜,没事儿就去北京中关村的地摊上或新华书店里翻书。篮球队发的补助和打破学校铁饼记录的钱都花在买书上了。我至今还保存着不少那时买的书。

金宏宇:不是太工具化和流行的书我都喜欢,但看得最多的还是励志方面的书,每个月都会读一下,可以激励自己,可以检讨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励志和传记类的书可以很好地给自己补充动力,这一类书也是读其他类书的动力。我读书最密集的时期是高一的时候,书籍引导我去认识世界,似乎从那时候起就形成了我如今说话做事的调调,但可能精力过于分散了,主业没有把握好,大学考得也一般般,母亲和兄长至今说起我还颇有责备和遗憾。如果说读书能改变命运的话,读书太早太沉迷也会把命运改变得不那么美。

 

请您为大家推荐一本(或几本)您读过的好书,及推荐理由。

金卫东:推荐德国科学小说《群》,有关荷兰宗教冲突的悬疑小说《蓝色》,我在准备读的是有关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奇故事《勇敢的天才》。

高全利: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位和发展阶段不同,还有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所以对好书判断的标准是不同的。我这些年来读过的好书太多了,它们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面,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我认为选书的能力至关重要,知道了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就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非专业书对于丰富阅历、提高理解力是非常必要的。书好不好,不仅仅是看作者的水平,还要看读者的能力。我想一个人在什么阶段读什么书,没有最 好只有最适合。

张文良:我建议大家看看《数学简史》,可以了解数学发展历史,妙趣横生;《宇宙简史——起源与归宿》则是深入浅出,让人感叹宇宙的神奇与美妙;《三家巷》、《踏平东海万顷浪》是少时印象很深的小说。

邱嘉辉:大家可以读读《苏菲的世界》,跟着苏菲思考上帝真的存在吗?上帝真的不存在吗?读读《罗马人的故事》,盐野七生会带给你全新的古罗马。
赵文馨:开卷有益,很难说哪本更好。如果说愿意反复阅读代表着这本书的吸引力的话,我推荐《红楼梦》,绝 对经典,尤其是布局与人物刻画;《瓦尔登湖》是最近读的,能让人安静与反观内心。

钟民:我推荐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有钱钟书的《围城》。它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语言犀利绝妙,百读不厌。

金宏宇:推荐大家读罗素的《幸福之路》,在心理疾病泛滥的今天,这本书可以让人更好地认识人生、平衡工作与生活。

 

您认为网络技术如此发达、信息传达如此迅速,还需要读书吗?

金卫东:人生不能天天吃快餐,读书是正餐,好书是大餐。

高全利:前一段时间因为微信的干扰,我读书的量明显下降了。最近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发现微信是快餐文化,收集和了解信息的确很方便,但是却给真正学习和掌握知识造成了困难,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貌似看过了懂得了,实际上都只是停留在极其肤浅的层面上了,不用说深刻性,就连系统性都谈不上。所以,我决定把微信作为知识收集了解的来源,而读书继续作为掌握和深入研究探讨的基础,书是我提升自己和同大师学习沟通的地方,是我灵魂的净土,我不能失去它!

张文良:读书还是需要的,读书是学习,读书是休闲,读书是品味,读书是娱乐。先进网络时代,阅读概念的外延应扩大,可以看网上的一些节目,如罗振宇的《逻辑思维》,他死磕书本,愉悦大家,将很多书综合起来讲给大家听。

邱嘉辉:阅读的形式会发生变化,书可读、可听,新一代是图像的时代。文字的载体经历过石、竹、布、羊皮、纸张、电子等阶段,碎片化会成为电子时代一大特征,电子阅读会大幅度挤占纸质书的空间。而那些经典,无论何时,何种方式,都值得我们去体会、体验。

邸国:首先,信息不等于知识。片断性的是资讯,系统化的才是知识。当前,我们接受的不同的信息很多,但同一个信息的信息量则不一定很大,更不一定很准确。其次,信息不能取代知识。信息少可能生活得不好,而知识少可能会生活不了,所以说知识是基础。没有经过分析的信息如同没有经过处理的水,可能有益,更可能有害。而分析,就需要知识的积累。最后,网络技术作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加快了获取的速度,增多了获取的内容,提升了获取的方式,仅此而已。但知识并没有因为获取方式的不同而发生本质的改变。

赵文馨:甲骨、竹简、丝帛、纸张这些都是人们记录和阅读的媒介,今天只是多了一些方式,比如电子书、手机、有声阅读,这些都只是形式的差别,但都应算是阅读。阅读是永远的,方式可以不断改进。

钟民:网络文字如同快餐,看了也没什么营养,了解时讯而已。好书要静下心读,多读好书,人的境界自有提升。

金宏宇:网络时代各种效率都提高了,但结果的产生却变难了,因为人们更容易淹没在信息的潮流中,各种工具消耗了太多的时间,也让人的精力消耗分散不能聚拢,这样的状况值得警醒。但网络的发达让人更容易获得书籍,便捷获取丰富的知识,如果你要读书,网络是太好的条件了。我认为网络时代不仅仅需要读书,并且需要各种创新,可以听书,尤其是开车时间这个方式是非常好的学习手段;可以就某一个人的微信相册进行阅读,尤其是专业人员的相册往往集中有专业文章和信息;至于各种鸡汤和趣事,只要生活在群里就可以获取。


标签

本文网址:/news/924.html
上一篇:我在禾丰的选择和坚持2015-05-20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沈阳总部

ADD: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TEL:024-88082666

二维码

未标题-2.png

 

ewm2.png

343434.jpg

禾丰股份视频号官方微信号招聘公众号

分享